负担,那是战场,你不杀死敌人,敌人就会杀死你,对于军兵而言,佩戴三寸团龙旗贴的根本目的,是提醒自己,为什么而战。
只要是为大明而战,为守护身后万家灯火而战,就不会有什么道德负担。
殷宗信觉得他这个武将的话,陛下难以感同身受,拿出一本奏疏说道:“林辅成写了本奏疏,臣还是比较擅长打仗。”
政事、经济,殷宗信觉得自己不如林辅成专业,这厮到了爪哇椰海城,甚至敢就带着一名缇骑,就漂洋过海,跑到了一个海寇的老巢里去了解详情。
林辅成消失了整整三个月,旧港总督府、吕宋总督府都快把南洋翻过来了,他是御赐五品社科博士,活要见人,死要见尸,这不仅仅是要对皇帝负责,也是对自己负责。
连天使都敢袭扰,那他们这些南洋的肉食者们,同样危险。
林辅成被找到后,说自己不小心被海寇抓走的,被抓的海寇大呼冤枉,海寇说根本就是林辅成以读书人投奔来的,而且三个月时间,就因为什么都懂一点,已经成了二当家,根本就不是海寇掳掠!
海寇里哪有过这种高端人才?
林辅成之所以带着一个缇骑就跑去海寇老巢,就是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,全球化分工到底是由效率驱动,还是由利润驱动。
在大明的风力舆论中,普遍认为是以利润驱动,但林辅成总觉得缺了点关键的论证,所以他就去了海寇的老巢。
在对海寇经济的调研中,林辅成惊讶的发现,海寇们在用人方面,第一选用汉人,其次是倭寇、倭奴,实在没办法,才会用夷人、生番、黑番。
海寇是一个完全暴力的组织,在这种框架下,第一追求就是效率,无论是杀人,还是劫掠,亦或者是种植园。
而海寇这个集体,之所以要用汉人,是因为真的好用。
林辅成能三个月混成二当家,就是因为他确实很厉害。
最终林辅成达成了一段结论:大航海时代,世界迎来第一次全球化浪潮,全球化分工在进行,而这种分工,是以效率为主要驱动,利润反倒是其次。
“这不是胡言乱语吗?天下利来利往,赔钱的买卖没人干啊。”朱翊钧看完了开头,就觉得林辅成这个人,有点不太一样了,过于追求标新立异了。
“臣最初也是这么想的,但是他讲的有道理。”殷宗信十分肯定的说道:“臣相信,分工是以效率驱动的,什么地方更有效率,什么地方就会集结更多的产业群。”
殷宗信从小读《史记》,太史公说: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 第6页 / 共9页